教学设计方案

时间:2024-05-27 21:05:13
【实用】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五篇

【实用】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五篇

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,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,方案是从目的、要求、方式、方法、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。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?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教学设计方案 篇1

  教学要求:

1、认识“找、生”等12个生字,会写“生、里、果”3个字。认识2个偏旁“夕”“母”。

2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。

3、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,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。

  教学重难点:

1、识字写字,朗读感悟。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。

2、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。

教学准备:

1、花生实物、电脑多媒体课件、视频展示台、

2、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树上、地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形。

教学时数:

两课时

  教学过程:

第一课时

一、趣味揭题

(出示花生实物)小朋友们看,这是什么?(学习“生”字)

花生是一种非常好吃的果子,不但我们爱吃,连小松鼠也爱吃呢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——《小松鼠找花生》

看到这个课题,你想知道些什么?

二、初读课文,识记生字

1、学生看多媒体动画,教师范读全文。

2、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,遇到生字多读几遍,注意读准字音。

3、学习生字

(1)(电脑出示不注音的生字)在生活中你已经认识了屏幕上的

哪些字?(指名说说)

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?(让学生回忆识字方法)

(2)小老师教读生字后同桌互相正音。注意读准“找、种、生”。

(3)学习新偏旁“夕”和“母”

(4)小组合作记字形,指名说“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?”

4、巩固字词

(1)同桌互助,认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。

(2)在“识字迷宫”里认读生字(课件演示)

(3)游戏:开火车找朋友

三、写字指导:“生、里、果”

1、教师范写生字,学生注意观察,找准关键笔画。

2、学生互相交流,怎样写好这三个字?

3、学生临写后互评,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整体美。

第二课时

一、复习巩固

1、开火车读词卡。

2、听写生字。

二、整体感知,朗读感悟

1、结合插图自由地读全文,标出自然段。

2、思考:

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一幅图的内容?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二幅图的内容?(1-2自然段写了图1的内容,3-5段写了图2的内容)

3、学习1-2自然段

(1)自读1自然段,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?

(2)看图,你觉得花生的花怎么样?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?(鲜艳)

理解“鲜艳”就是颜色明亮好看。

(3)思维拓展:还有哪些东西很鲜艳?(五星红旗、漂亮的衣服、五彩的贝壳等)

(4)读好句子:“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,在阳光下格外鲜艳。”

(5)小松鼠看见花生的花,它是怎样问鼹鼠的呢?

(分角色读好鼹鼠和小松鼠的对话。)

点拨:“这是什么花呀?”要突出问话的语气。“花生可好吃

啦!”要突出感叹的语气,读出儿童的童真童趣。

4、学习3-5自然段

(1)引读3、4段:小松鼠听了鼹鼠的话,它是怎么做的呢?

(学生读: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,看看结花生了没有?)

结果怎么样?(学生读:“它等啊,等啊,等到花都落光了,也没看见一个花生。”)

(2)朗读指导:小松鼠没看见花生,心里觉得怎样?(很奇怪,也很失望)谁能用这样的语气再读读这句话?(指名再读:“它等啊,等啊,等到花都落光了,

也没看见一个花生。”)

(3)引导置疑:如果你是小松鼠,此时你有什么问题?

(电脑出示:“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?”读出疑问语气。)

点拨:这句话是小松鼠自己说给自己听的,这叫“自言自语”。

(4)小组合作讨论这个问题。(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花生的果实是结在地里的。)

(5)思维拓展:通过课前预习,你还知道我们吃的食物中,还有哪些是长在土里的?(藕、土豆、山芋、萝卜、地瓜、番薯)

(对答得正确的学生奖以花生)

5、有感情地朗读全文。

三、实践活动

续编故事《花生找到了》

1、讨论:小松鼠后来找到花生没有?它是怎样找到的?

(去问鼹鼠、自己上网查资料、请土地公公出来帮忙等等)

2、小松鼠找到花生后会怎样呢?

(和鼹鼠一起吃、自己把花生藏起来留着冬天吃等等)

3、点拨:讲故事不但要讲清楚事情的经过结果,还要讲清楚小松鼠是怎么想的,怎么说的。

4、自由准备后在小组内先讲。

5、指名上台讲给大家听。

6、集体评价(普通话是否正确、语言是否流利、故事内容是否合理等)

教学设计方案 篇2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了解诗意。

2、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,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。

  【课前准备】

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、图片等。

  【教学过程】

一、导入新课

同学们,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,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,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?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?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:《中华少年》。

  二、初步感知

1、读准字音,读通句子,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,读后,同桌间互相检查。

2、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,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。

三、讨论交流

1、指名读诗,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。

2、互相交流:了解了些什么,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。

3、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、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。

  四、整体把握,难句理解

1、读第1自然段,想一想: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?

划出高原──雪莲、宝岛──乳燕、草原──雄鹰、黄土坡──红高粱。

自由说说:透过这些词语,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?把四 ……此处隐藏1810个字……彼得获得他想要的报酬时,他心情怎样?他有什么举动?说些什么?

过渡:是啊,此时的彼得是多么兴奋啊!可又是什么使彼得羞愧万分呢?(妈妈写给他的账单。)

(二)、学习妈妈的账单

1、妈妈的账单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呢?让我们从文中找出来读读吧。(课件)

2、交流补充妈妈的账单。

3、引导对比,感悟母爱。

师:妈妈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付出的点点滴滴,说得完吗?道得清吗?(无价)妈妈的账单上为什么写得都是0芬尼?(无私)

妈妈为什么又要给彼得这样一分账单呢?(无声)

4、师生合作深情朗读妈妈的账单。

5、再次引导想象,补充小彼得的心理。

此时,小彼得是怎样的心情?小彼得怎么做?会对妈妈说些什么?谁愿意读出小彼得当时的心情?(指名读)

四、联系生活,熏陶情感。

1、师小结:听话懂事的小彼得终于明白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,是情理之中的。

2、学完了课文,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?

同学们的作业都很实在,很孝顺,也很感人。老师只想给你们的温馨作业前加上一个期限,那就是一辈子。

3、弹性设计:最后,让我们一起来静静地品味一曲母亲的颂歌吧。(播放歌曲《懂你》。)

板书设计:

20* 妈妈的账单

彼得 妈妈

如愿以偿 60

羞愧万分 0

教学设计方案 篇5

一、教学目标

知识目标:

1.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,聚落的形成和发展。

2..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、分布、形态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。

3.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。

4、了解城市的发展过程,能够分析居民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能力目标: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,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,培养学

生联系实际,发现地理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,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。

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: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,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;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,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。

二、教学重点:

1.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。

2.聚落与环境的关系。

3.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。

三、教学难点:聚落与环境的关系。

四、教学方法:分组合作式、启发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

五、课时安排:一课时

六、教学用具:城市乡村图片

七、教材分析:

本节内容主要包括“聚落的形态”和“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”两部分,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。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。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,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。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,需要我们去保护它们。故本节的重点是“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”和“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”。

本节课的教材里包含了很多活动部分,活动题材多样。

聚落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,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,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,启发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。并通过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。

八、教学过程:

【新课导入】

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,有的人居住在农村,有的人居住在城市,请同学们说说农村与城市的景观有什么不同?

【学生自主、合作学习】与学生交流辅助

1、聚落的两种形态

【引导】阅读课本P51~52并观察以下图片:

【幻灯片】城市和乡村景观图片。思考:

1、什么是聚落?

2、聚落的形式主要包括哪两大类?

【分析】聚落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场所。从规模上看,聚落有大有小,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,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,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。

【提问】请几位同学说说你到过哪个城市,它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?而乡村呢?

【幻灯片】城乡对比图,思考:什么是城市?什么是乡村?完成下表:

【引导】城市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发展空间,然而城市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,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你听到看到的,说说城市在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?

【承转】聚落不是固定不变的,它是在不断发展的。读课本P52页图,思考: ①村庄怎样演变为城镇的?在它发展过程中它的规模和建筑有哪些变化? ②城镇又是怎样扩展成城市的?在发展过程中它的景观有哪些变化?

③随着城市的发展,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变成了城市人口,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?

④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比较大的城市?

【小结】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:形成聚落的的要素

(1)气候温暖湿润

(2)地形平坦、土壤肥沃,适于耕作

(3)水源充足

(4)自然资源丰富

(5)交通便利

【承转】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。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,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。读课本P53页图,思考:

1、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,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,窗户比较小,有的窗户还装上双层玻璃。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,屋顶大多高耸。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,门窗开得较大,并建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。为什么?

2、看P53图3-22,想一想,东南亚民居有什么特色?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?

3、读P53图3-23,北非的民居的屋顶大多是平顶。这是为什么?

4、读P54图3-24思考:民居临河临湖分布的现象相当普遍,在支流与干流汇合处,或者河流入海处,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。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?

【小结】聚落的分布

(1)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,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,聚落比较密集。

(2)在高山、荒漠地区,少有或没有聚落。

【拓展延伸】说说因纽特人的冰屋、黄土高原的窑洞、傣家的竹楼、北京的四合院的民居建筑特点及当地气候特点。

【承转】世界遗产一般分为文化遗产、自然遗产以及自然文化遗产三大类。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、美学、考古学、科学、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、建筑群和遗址,是人类的无价之宝。如何把它们保护好,传给子孙后代,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。

2、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

【引导】看课本P54页,思考:

1、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

2、为什么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

3、怎样保护传统聚落?

4、保护措施是什么?

九、板书设计

一、聚落的形态

二、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

三、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

十、课后作业:完成学案

《【实用】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五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